各学院(部、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有力推动教学创新,打造教学改革风向标。根据《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实施方案》(见附件1),学校决定举办第六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安排
(一)院赛:2025年10月。各教学单位自行组织院赛,并将院赛组织方案于10月20日前报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备案。
(二)校赛:暂定2025年11月(具体时间见后续通知)。经院赛选拔,每个教学单位须推荐2-4组团队参加校赛,推荐时应充分考虑竞赛组别(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组、产教融合组等)。
二、实施方案
(一)竞赛分组
大赛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等领域共设5个传统赛道,拟新增人工智能融合教育赛道、国际赛道(具体安排及要求待上级通知下发后确定)。本届院赛、校赛分以下5个赛道报名:
1.新工科赛道(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2.新文科赛道(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3.基础课程赛道(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4.课程思政赛道(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5.产教融合赛道(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注:人工智能融合教育赛道要求系统性地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而不仅仅是使用工具。需展示AI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如生成式AI辅助教学设计、智能评测、个性化学习等)。国际赛道要求展示课程的国际可比性和全球竞争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体现课程国际化特色(如双语/全英文教学、跨文化案例、全球议题融入)。
(二)参赛要求
1.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产教融合赛道参赛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不少于30%,还需提交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相关证明,即人事聘任协议或产教融合项目合同等,签订时间在2年及以上。
2.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不超过3名(不含主讲教师)。产教融合组至少包含1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2年以上。
3.参赛教师(团队)应保证参赛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三)参赛材料
网络评审环节(60分,其中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成绩占40分、创新成果报告成绩占20分):1.申报书;2.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3.成果支撑材料目录及佐证;4.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校赛拍摄1学时即可)及配套的教学大纲、课件、教案(2学时)。(上述材料模板见附件2)。
现场评审环节(40分):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2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评审专家依据参赛教师的汇报进行8分钟的提问交流。
评分标准见附件3。
(四)校赛推荐
请各教学单位于2025年11月15日前提交院赛工作总结(包括但不限于院赛基本情况,院赛规模与特点,如参赛教师人数、组织情况,举办的效果与亮点,选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建议等内容)和《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推荐教师汇总表》(附件4)。校赛选手的参赛材料请于11月21日前在教学成果管理系统完成提交。
注:未提交工作总结的单位,取消优秀组织奖参评资格。
(五)省赛推荐
学校在院赛基础上进一步组织校赛,确定省赛推荐名单。
三、奖项设置
对进入校赛的个人(团队)给予工作量补贴:进入网络评审环节,补贴标准为20学时/人(组);进入现场评审环节,补贴标准为30学时/人(组),并设置个人(团队)奖与优秀组织奖。
(一)个人(团队)奖。分设一、二等奖,比例原则上为15%、35%。学校向校赛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奖励标准为一等奖3000元、二等奖1000元(奖励按照就高原则,不重复奖励,由主讲教师负责分配)。
(二)优秀组织奖。对大赛开展过程中,教师参与度高、大赛成绩突出、影响效果明显的组织单位,授予“优秀组织奖”,获优秀组织奖的学院数不超过参加校赛学院总数的1/3,奖励标准为1000元。
工作联系人:吴老师,联系电话:5373(短号)。
附件:1.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实施方案
2.参赛材料模板
3.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分标准
4.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推荐汇总表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务处
景德镇陶瓷大学工会委员会
2025年10月9日